全文预览

教学案例《如今家乡山连山》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49KB

文档介绍
sol ”“mi”“re”,很快记忆了四条乐谱,学习体会音的高低,进行二声部旋律学唱。在歌曲二部合唱教学时,运用指挥应有的预示——在“前一拍”或“前一拍的后半拍”反射动作预前显示,巩固了合唱部分的演唱音准、节奏、和声。孩子们在十分重要又易出错的地方得到了形象化手势的预示,增强了克服难点的信心,巩固了重点环节,加强了鲜明的音乐特色。︵︵例: ( 1613 22 ) 66 66 ︱ 63 30 ︱ 55 55 ︱ 52 20 ︱5–︱ 6.5︱323︱21︱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妈妈笑弯腰呀, 33 33 ︱ 31 10 ︱ 22 22 ︱ 26 60 ︱“”表示食指拇指扣抡用以预示向低部向高部向低部向高部合拍后用断跳音唱。弹点弹点弹点弹点练习中,通过右手指挥手势带动,体会用短促、灵活的声音进行二部合唱,就这样重点部分轻松解决,学生体验到了中年级段初级的二声部演唱效果,而且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达到背唱全曲。总体来说,基于对教材的独特理解,教法有创新,学法有共鸣,在互动中令人耳目一新。童声合唱指挥教师的手势幅度,其对比度要略微大些,即动作的大小差别程度要稍大一点,指挥可以糅进少许形象化手势,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们能更容易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使演唱充满感情。三、将课业深入挖掘以后,使用各种手段丰富课业。本课的教学设计完全遵循深入挖掘课业,使用各种手段把课业丰富起来。丰富的同时注意学生,也就是说,研究完所有周边的造型因素以后,抽出最能说明问题的部分把它保留下来,运用我所选择的、最能说明问题的造型原素,来把所上的这节课塑造起来使之形象更加丰满,更容易打动学生,获得良好的“造型”效果。一节成功的课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多变的导入,精致的环节,调节学生情绪的若干个兴奋点,一个有回味的结尾, 课后的不断反思以及平时教学的不断尝试,“文如风行水上自然而然”。总之,应该带着想法去创作教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