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如此等等,都足以说明明代的章回小说在我国的小说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章回小说交相辉映的是,明代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小说”话本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发展得更为精致;文言小说在话本化的道路上也有新的变化。因此人们常把小说作为明代最具时代特征的文学样式。Р4.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Р答:《三国志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出类拔萃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本身的产生,有它自己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是一个龙腾虎跃,风起云涌的时代。陈寿的一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就包蕴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为文学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在民间,又不断地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到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见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宋代通过艺人的表演说唱,三国故事更为流行。根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已出现了“说三分”的专家霍四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民间说三国故事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宋代的这些话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突出蜀汉一条主线,情节略本史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结构宏伟,故事性强,然叙事简率,文笔粗糙,保留着“说话”的原始面貌。从晚唐到元末,在民问流行的三国故事,愈来愈丰富,为《三国志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Р在戏曲舞台上,金元时期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现知元代及元明之际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剧目就有60种之多。这些剧目半数以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