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夫圣人上事天, 教民有尊也; 下事地, 教民有亲也; 时事山川, 教民有敬也,……(《 唐虞之道》) 11 至忠如土, 为物而不发; 至信如时, 毕至而不结.(《 忠信之道》) 12 善使其民 …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甚至常常为此怨天尤人;如果有朝一日成为统治天下的天子,却又不知道会如何欣喜若狂、骄傲狂妄。可是对大舜而言,“居于草茅之中”与“身为天子”没有什么不同,在艰苦的草矛之中不值得忧愁,成为君临天下的天子也不值得骄傲,有没有天下对他的本性、德行并不能有所增损。所以简文赞扬大舜说:“极仁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圣人内在的德行已经达到了仁德之极致,他一心所求在于为天下人谋利而不是谋求个人利益,所以“居于草茅之中”与“身为天子”对他的内在德性而言没有什么分别。可见,大舜始终关注的是其内在的德性,而“居于草茅之中”与“身为天子”都是由“时”、“命”决定的,所以他才能有不忧不骄的态度。以这样一种态度立身行事,自然能够有“知命者无咎”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页173。Р(《语丛二》)的结局,这就是作为“知命”者的大舜,他为那些追求达到“知命”境界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Р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竹简的作者不仅把人必须要“知”的“命”具体化为对人生有着关键影响的“时”、“世”、“遇”;还明确地提出“智博”才能“知命”,要“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知道”才能“知命”,从而为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提供了可以达到“知命”境界的途径;最后作者还为人们树立了一位“知命”者的典型,使得所有期望达到“知命”境界的有志者们有学习的榜样。郭店楚简的所有这些探讨,尽管文字还嫌简略,但它揭示了儒家“知命”学说这个难解之谜,也证明了孔子所提出的“知命”学说在儒学中的重要意义,让学者们明白了何以孔子要把“知命”作为达到君子人格的必要条件,这已经足以让它在儒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了。Р参考文献: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Р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Р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