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巴彦淖尔文史资料选辑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白焕玉、陈祖良、李敏才,傅作义将军在河套兴修水利和修建军营略述,巴彦淖尔文史资料第六辑地籍整理前的绥远西部六县一市:人口 26 万,农业人口 17 万,有可耕地十多王顷,其中已经开垦的土地约为 4 万多顷(每顷 100 市亩) ,张可耕地的四分之一。驻扎的军队有从归绥、包头溃退下来的部队——正规军、杂牌军、一部分似÷ 军而匪的武装部队。表1 :抗战时期驻扎在河套的部队序号首领番号序号首领番号 1 门炳岳骑兵第七师 11 马占山东北挺进军 2 阎锡山屯垦军的第五临时警备旅 12 李大超游击军 3 安华亭步兵第五旅 13 井得泉骑兵师 4 马鸿宾 81军 14 邓宝珊 86师 5 白海凤新3师 15 张砺生晋察绥边区挺进军 6 邬青云地方游杂部队 16 姚景川热河挺进军 7 赵炽昌 17 武俊峰地方游杂部队 8 王有功 9 郭长青 18 傅作义三十五军,步兵暂三军骑兵第四军地籍整理组织官兵大修水利自力更生大生产运动自建营房和自己制造服装 4 河套地区非常肥沃,“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说法。这是由于几千来的黄河河道迁移频繁,淤积成后套平原,土地肥沃,草木繁茂,水利方便,农牧都适宜的原因。傅作义在 1939 年2 月来到河套之后的困境: 大军云集河套,在地广人稀的后大套里,骤然增加了如此多众多的人马,而且军粮, 马料全要当地人民来负担,于是出现了生产少,负担重,粮食紧张,人民痛苦的局面。当时, 在军队的官兵的伙食里, 每餐都要搭配杂粮和饲料作为主食, 广大官兵整整吃了一年办的黑豆和豌豆, 致使他们的身体健康日益恶化。而农民的生活也十分困难, 处于半饥半饱之中。军需民食问题需要解决。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扩大水浇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灌溉面积达到晏江、五原县的一半, 达到 40 万亩。仅仅灌溉 10 万亩土地, 每年可以正常粮食 1500 多万斤,可供 3 万人食用一年。地籍整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