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具有一定技术和知识才能从事的活动。因此,在交换时, 要把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4)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日,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所谓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它通常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 、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其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他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这发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其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他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 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 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 增加了剩余价值量, 从而提高了剩余价值率。(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 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这是因为: 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同时, 只有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才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基础不同,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初期, 由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变化,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增加剩杂价值的主要方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作用就日益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