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产业政策指导》,内容包括产业安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及行业准入标准等。其目的是为了加快我国稻谷加工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稻谷的资源利用,科学引导适度加工和健康消费,健全并严格行业准入制度,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强化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现代稻谷加工体系。 1、产业布局。将以产区为主,兼顾销区和重要的物流节点, 统筹考虑粮源、需求和运输等因素。其它地区,根据当地消费需求因地制宜的发展稻谷加工业。 2、行业准入。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完善产业退出机制, 淘汰弱化产能,加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控制管理,实行许可准入制。 3 、产品结构。鼓励研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副产品利用率,形成多样化的大米产品结构。 4 、质量安全。收购加工必须取得相关许可证,并遵循有关生产规范要求,提高企业自检能力和售后服务,形成健全完善的稻谷加工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5 、技术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支持新型营养健康稻米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集成和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大型化、节能环保的成套设备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6 、市场和消费。完善产品配送体系,规范企业市场行为,完善粮油加工统计制度,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督举报体制。 7 、节能环保。贯彻国家节能环保相关文件规定,一定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必须配套副产物处理设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的低碳稻谷加工产业。 8 、投融资。通过资本运营、股份制、引入外资等多种手段扩大融资渠道,鼓励民间投资,同时加强外资投资和金融信贷的管理。 9 、应急加工。各大销区建立大米应急加工供应体系,发挥骨干企业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国有大型企业增加商业储备。 10、监督管理。贯彻落实“米袋子”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工商、卫生等各部门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负责协调服务及维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