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吞噬细胞的迁移将其转运至感染部位,使感染组织中具有很高的浓度,并保持一个很长的时间,然后作为一种对病原菌存在的应答,再将其释放出来,浓度超过很多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9]。该机制决定了药物动力学特性,与同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对比有更好的分布容积,又漫长的半衰期,广泛的细胞渗透性。而且,组织内细胞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的300倍,更易于口服吸收。该药物经肝胆代谢,具有较高的组织亲和力,因此,药物消除较慢,组织半衰期可长达72h,主要经胆汁排泄。因此,当给药浓度过高时,组织浓度过高,易引起不良反应,且阿奇霉素经肝胆代谢,长期大量应用阿奇霉素会引起肝功能异常。第3章影响因素分析-6-3.3联合用药情况阿奇霉素与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不良反应,例如,与地高辛合用时,阿奇霉素会增加肠道对后者的吸收从而使其浓度升高,因此应注意后者的血药浓度,以防浓度过高而导致中毒;阿奇霉素与华法林合用时,应注意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阿奇霉素与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合用时会产生急性麦角毒性,症状是严重的末梢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10]。3.4病人个体因素由表1分析可知,0~20岁年龄段人群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未成年人消化道发育及肝微粒体酶反应速率均未达到成人水平,因此较成人不良反应更易发生。阿奇霉素经由肝胆代谢,肝功能不全者、严重肝病患者使用阿奇霉素都会引起不良反应。此外,经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可发现,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异常者易引起阿奇霉素过敏反应,因此,有过敏史的患者一定要慎用此药物。3.5药代动力学因素阿奇霉素半衰期长,在体内代谢较慢,所以更容易出现耐药性。阿奇霉素不易发生分子内环化,进入机体后,会迅速增加胃、小肠上段的动力,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3.5其他因素阿奇霉素生产工艺中没有完全去除具有致敏性的杂质,如红霉素碱基等,这些杂质也可能刺激机体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