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毕业论文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步加强普陀山岛内外交通建设 2006 年普陀山游客量达到 286 万人次,到 200 7年达320 万人次,2008 年增势良好, 有望破 350 万人次, 再创新高。虽然目前景区已经建立了方便快捷的海陆空交通网络系统,然而已有的各种岛内外连接交通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尤其是近年来,每年因春天的大雾、夏天的台风、冬天的大风等气候原因造成游客进不来、出不去的日子有达 20天之多,并且多属于旺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随着游客人数的不断增长,加强与岛内外交通的连接工作变得尤为迫切。根据普陀山实际情况,可通过适当建设海底隧道来解决这一问题。风景区道路不同于城市道路,其解决的不仅仅是交通运输问题,还担负着引导游人欣赏优美风景的功能,因此在选线、修建方面要考虑的因素更多。笔者建议,可用 20 人左右的小型公共电瓶游览车代替现有的机动车辆,并在客运码头、紫竹林、普济寺、法雨寺等多设置停靠站,既环保,又能满足部分游客交通需求。(五)完善环保卫生建设,保护佛国生态环境根据普陀山实际,因景观及用地的要求,对于固体污染,不建议岛内建立垃圾焚化厂或是集中的垃圾处理中心,但可建设垃圾收集及压缩处理站,将压缩处理后的垃圾运至舟山市垃圾处理中心,使得普陀山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于水污染,可通过埋设管线,开挖暗渠等方式收集污水,并利用生物污水处理池,再排放入海,排放地点应选择游人稀少的地方,以减少对游人的损害和景观破坏,严禁通过港口及千步沙和百步沙等游人集中地区排污。对于车辆尾气的污染问题,建议全面推广电瓶游览车等其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减少污染。同时,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对违反环境保护的行为进行约束,如严禁在岛上开山取石,挖沙取土。此外还要做好环保宣传和教育工作,如可设游客信息中心或在区内划某一范围为环境教育基地,结合佛教文化中的生态观对来访游客进行生态知识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