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清水江与木商文化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雍正七年( 1729 ), 张广泗在三寨设立木市, 管理木政。乾隆中期,都匀、下司、重安等上游木商亦至“三江”投行贸易,至光绪初年, 木材贸易空前繁荣, 木商也由散商发展到商帮。较有名的商帮有“三帮”“五? 稹薄V钌贪镌谘亟? 集镇建立会馆, 坐阵经营, 建设木坞。这一时期, 锦屏县的卦治、茅坪、王寨三寨, 也因之成为贵州最大的木材贸易集镇。在长期的木材贸易中, 清水江一带产生了不少木商巨富, 其中最为有名是锦屏境内河口的姚继周家族“姚百万”、文斗的姜仕朝和瑶光的“姜志远”。随着木材交易的繁荣,贸易纠纷也就成了常事,如著名的“清江四案”( 皇木案、白银案、争江案和夫役案)。特别是起于康熙年间的“争江案”,前后延续两百多年,乃至惊动嘉庆皇帝。木材的东流的同时也换来了文化的“西渐”。这此过程中,清水江一带的居民逐渐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纷纷以林木收入延师设馆、筹资建校, 从此人文蔚起。乾隆中期, 锦屏文斗苗寨姜文襄考中生员, 开创清水江一带科举先河。清代末年以降, 由于木商经济的繁荣及文化教育的兴起,清水江流域更是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麻江的夏同?? 和周昌寿; 剑河的李世荣; 天柱的王天培和吴绍周; 锦屏的朱洪章、龙大道、龙云和龙咸灵, 等等, 这些人中大多是木商家庭出身, 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长大后沿清水江而下, 走出乡关, 历经磨炼, 最终成长为黔东南的历史文化名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清水江流域的林农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林业生产技术, 人工造林历史长达 500 余年。而在汉族文化和封建商品经济的影响下, 清水江流域也产生了大量的山林权属买卖和佃山造林等方面的契约文书和碑刻, 后来成为“清水江文书( 锦屏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造林及其因之形成的“清水江文书( 锦屏文书)”, 现已成为保持山青水绿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典范。(责任编辑/ 姚源清)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