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梅里”是无锡的梅里镇, 这个历史误解是受唐代历史学家张守节误读《史记》的影响, 其实这个“梅里”不是无锡的梅里镇而是南京江宁的小丹阳梅里。太伯来到小丹阳梅里后, 与当地荆蛮人和睦相处,共同居住,甚至模仿荆蛮人的习俗“断发纹身”。太伯是个有远见的人,他发现小丹阳梅里山多地少, 土地贫瘠, 无法长期满足太伯和仲雍两族的生活给养。因此太伯与仲雍分工, 由仲雍留守梅里, 自己往东和北拓展疆域, 直到太伯走到镇江丹徒一带。从此太伯、仲雍分别在南京、镇江一带占领了一定的疆域, 具备了立国的条件。当太伯从南京小丹阳梅里迁徙到丹徒,并正式定居在丹徒,同时建都朱方城时,此刻就宣告太伯南奔已经完成,一个新的国家——吴国就诞生了,此时大约在公元前 1140 年。从此太伯也被尊为吴国始祖, 称为吴太伯。孔子对吴国的看法是,吴太伯虽是“至德”之人,但他创建的吴国却是“蛮夷愚昧”之地。而且在春秋战国的文献资料中,详细记录吴国的历史非常的少,因为吴国不是主流国家,是蛮夷之邦。因此过了将近 1000 年的《史记》中,关于吴国的起源,司马迁估计也是资料不足,因此《史记》所记载的吴国起源地也就短短几句:“太伯、仲雍二人因避季历、昌而奔荆蛮,纹身断发自号勾吴,立为吴太伯。”其具体的过程、时间、地点等信息都没有交代。到了东汉, 袁康所撰的《越绝书》纪录了吴越之间的遗闻逸事, 首次提到了吴国发源地是在南京的小丹阳梅里。然后赵晔所撰的《吴越春秋》对太伯南奔增加了许多情节, 如太伯于荆蛮起故吴城, 太伯葬于梅里平墟, 不过这里的梅里仍然还是小丹阳梅里。到了三国时期的《皇览》中,就变成了:“太伯冢在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讹传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这是因为从秦代起, 就有吴县的地名了, 因此一些史学家就开始臆想地把吴和吴县扯到一起来了, 由此太伯和梅里终于和苏州联系上了。这里的“梅里聚”甚至被后人臆想为常熟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