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区于上世纪 80年代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随班就读是为特殊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 获得正常教育资源的一种模式。政策兴起初始, 随班就读常被解读为“随班混读”,即形式上特殊儿童在普通班级就读,但实质他们并未参与到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 教师也并未对其付出更多教学上的关注, 缺乏适当的学业指导,也疏于心理疏导, 导致班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加剧特殊儿童被排斥的负面现象的产生。随着特殊教育越来越为广大人群所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改善已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和众多教育工作者努力的重点: 在随班就读工作的师资问题上,先后有不少学者提出建议。如华国栋在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用书》中,专门就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与相关知识的教授做出了详细的解释‘;翟海珍在调查中指出教师当宽容对待随班就读学生的滞后性,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随班就读工作的课程问题上,学者袁纯卿在自己的亲身工作中关注了随班生数学差异性的学习研究,指出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指导,有区别地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随班就读工作带来的是仁爱、平等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特殊儿童实现自我发展最大化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三)文献研究小结在优化资源教师教学工作, 切实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带来教育福利的研究中, 国内外专家学者得出了诸多科学可行的结论, 这些观点在宏观与微观角度上都有其先进之处, 对于本论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方向, 给予了学术和实践上的启发和建议。下面拟从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笔者研究中尚可细化、补充之处做一小结。 1.己有研究的不足(1)未充分认识到资源教室带给资源学生的标签化可能性资源教室肩负“融合教育”与“全纳教育”两重教育理念, 是面向所有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开放的“教室”。而事实上,资源教室往往易被误解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