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大学语文教案《西湖七月半》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章的生涩僵化,反而有散文的流畅洒脱。次一段,综述世俗看月之状态。更妙的是,作者勾勒了一幅生动的世俗生活画卷,叙事中兼具抒情写心之功。其间人物的动感,事件的先后顺序,气氛的渲染在短短数行之间同时完成,可谓大手笔之作。这一表现效果,与作者文白相间, 四字短句为主,辐以对偶、散句的写作手法不可分割的。最末一段,虽然短,却是文中表现主旨的一段。这一段,作者转写“吾辈之人”看月。文字洗练传神。与前面两大段描写对比,赏月之妙,看月人之雅,跃然纸上。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作者意趣的转换,与前两段对比,文字的节奏也舒高等教育出版社 3南开大学文学院缓了下来。虽然仍然是以四字句为主,但语气更加轻缓,很好地衬托了优雅的赏月之境。正是这种文字转换,应合了喧嚣的俗世与优雅的文士这两种艺术形象的塑造。(参见《张岱小品的品味》、《张岱论小品文的真与近》) 4. 张岱的心态作为明亡入清后的遗民,张岱作品体现了易代之际某些知识分子伤感与留恋的共同心态,可启发学生分析“吾辈”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生活情志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是密切相关的,其所称颂的清高、脱俗、避世的旨趣并未脱离传统文人的清雅风习。而张岱此文又犹与其身逢明清巨变有关。袁宏道的《虎丘记》所写的是中秋月夜,与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同写望月之夜,不过彼此之内容及感慨有同有异,试让学生加以分析并讨论。(参见《张岱的名士风度》、《张岱的黍离情结》) 5.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态这种生活情趣是极为古典,很具传统美感的,可与今天所流行的“时尚”类的生活情趣作一对比,探讨两种生活情趣的追求、产生原因的差异。原因之一: 与当代生活中人与社会的关系改变有关,特别是其中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的转变密切相关。在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知识阶层的普遍扩大,皆与这种生活情趣的转换有关联。【建议考核方式】写作:写一篇望月感怀的散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