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发育·线虫·凋亡2.doc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景色。古诗中“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意象恐怕正是再好不过的一种意境:优雅,含蓄,还带点淡淡的忧伤。因了内敛而不张扬,更因为飘落时那种虽然有些无奈却坦然以受之的美,古往今来的国画家和诗人总不乏对之表达敬意的举动,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正因为发育中细胞死亡表现出的那种含蓄和内敛的美, 注定了凋亡会成为一个绝佳的名词。这一死亡的舞蹈首先从细胞核跳起。由蛋白质构成核仁率先崩解, 变成一些可以被染料染成深色的斑块。而由 DNA 组成的染色质则向包裹它们的核膜聚集, 逐渐形成一些状似新月的致密斑, 最后完全压缩成为一整块。这个过程被病理学家称为“核固缩”。电子显微镜下面,可以清晰的看到折叠起来的 DNA 链的断裂。随着核固缩形成,细胞的体积也开始缩小, 细胞骨架逐渐断裂, 起支撑作用的脚手架的倒塌使靠它们维持张力的各种胞膜塌陷。胶质胞浆的压力使膜塌陷的方向只能向内进行, 于是已经断裂并聚成一团的细胞核被分割包被起来, 形成一团又一团类似肥皂泡一样的圆球。而细胞外膜的内陷则把各种有可能造成广泛损害的化学杀手——各种威力强大的酶类也包裹起来。在这过程中, 细胞膜表明的各种蛋白质-糖天线的结构也随着膜的变化而改变起来。当这些改变被周围细胞探测到, 身体中专事打扫卫生的巨噬细胞应声而动, 赶来把这些已经变成凋亡小体的细胞碎片一一吞进腹中,最终完成一个温和而井然有序的细胞死亡过程。线虫发育中细胞的凋亡:荧光显微镜图片,点击图片放大有关发育中细胞死亡的形态学研究其实很早就被人们注意过。最早的记录来自 1896 年,那时的发育生物学家约翰· 贝雅德( John Beard )已经在鱼类神经元发育中观察到了细胞的死亡现象。在他之后, 1905 年巴比芮( Barbieri ), 1906 年科林( Collin )以及 1926 年恩斯特( Eranst )等相继在两栖类和鸟类发育中观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