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理层面。王立国, 陶犁等以西南丝绸之路(云南段)为例,进行文化廊道范围计算及旅游空间构建研究。四、结论与展望发源于美国的遗产廊道保护和规划理念形成时间最早, 现阶段主要是景观学、城市规划学等学者运用田野调查、景观分析、文献检索等定性方法对遗产廊道规划、开发、管理经验的总结, 虽然有一定的积累, 但缺乏系统的针对线性遗产旅游特征的旅游开发、遗产管理等理论研究。欧洲文化线路旅游的研究多呈现于旅游影响方面, 其线路精神的研究, 整体形象的设计, 游览路线的规划、整修, 沿线村镇以住宿、餐饮等形式的社区参与等都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管理经验和研究空间。我国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起步较晚, 为解决实际问题, 学者首先引入国外的保护和开发理念,介绍实践经验,以期指导中国实践; 其次,关注遗产区域的旅游资源价值、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开发模式; 最后,一些学者在线路区域旅游规划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以定性的文献检索、田野调查为主, 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成为研究热点。今后, 随着区域整体保护和开发意识的增强, 线路整体旅游开发也将从理论走向实践, 线路解说系统、游憩方式、设施布局、市场开发等方面将逐渐成熟。对于研究而言, 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更加深入。第一, 理论与实践方面。深入研究线性遗产区域保护和开发的已有理论, 借助相对成熟的遗产旅游相关理论, 一方面探讨理论的具体运用, 另一方面从我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地域差距显著的国情出发, 关注旅游开发的不同模式。第二, 研究内容方面。旅游研究的内容应从单一关注遗产开发扩大到从旅游者、政府、社区居民、企业的多角度进行审视。第三, 研究背景和方法。需要历史、文化、景观、经济、社会学者从不同视角在线路精神提炼、旅游规划方法、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者行为特征、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影响与社区参与等方面,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