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养老保险制度论文养老保险制度论文.doc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374 万农民参保。 2009 年我国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的试点。新农保正确界定参保范围,《指导意见》规定年满 16 周岁( 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均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2009 年全国参保人数为 8, 691 万人, 1, 500 万左右 60 周岁以上的农民领到了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农民的养老问题有了制度性保障。(二)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老农保和新农保并存。新农保是在经过多年老农保实行的基础上, 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还处于试点推行阶段。 1 、老农保的财政支持。从老农保来看,原先民政部制定的《基本方案》在资金筹集规定“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但国家政策扶持这块在实践中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国家不承担直接财力支持,所谓的政策扶持就是一些地方开展了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可适当减免税收,这就不是财政支持了。而地方财政仅负担了经办机构费用, 也没有其他的扶持政策, 甚至有些经济比较落后、财力不足的地方连此项费用也不予以负担。在集体补助这块来看,集体的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乡镇、村办企业的创收,而这些企业的低经济效益经常导致集体补助养老金难以到账,尤其在乡镇企业改制后集体补助难以为继。可见,老农保实行的是“完全积累制”,国家财政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仅靠农民的自我储蓄积累来筹资。由于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严重不足,使得财政发挥的空间较小,资金来源不足,连年来增加的速度又远远落后于通货膨胀率,降低了实际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难以展开。因此,老农保的社会化程度较低,有能力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群体大多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富裕农民,而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很多贫困农民因交不起保费而无法参保,也就无法享受到该制度的利益。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