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油群体中筛选出一批自交系, 目前已转育成若干双高系, 这些双高系籽粒赖氨酸含量平均为 0.57% , 含油量为 10.05 %。 4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展望 4.1 引育并举,以育为主 Mo17 在我国组配玉米杂交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它是 1971 年一位加拿大爱国华侨首先赠送中国农林科学院的, 其后李竞雄、吴绍魁教授访美再次引入。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引入 SC704 ( 同样含有该系亲本的单交种), 却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广泛引种工作, 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但期望引入像 Mo17 那样的优良系, 马上应用的可能性较小, 除非付出较大代价直接购入专利。近几年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引入的老系、群体或中间材料较多( 也有不同单位重复引进) ,不仅需要鉴定评价,而且只能选择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进行加工创造。目前, 我国已库存玉米种质资源材料 15900 余份( 其中国外材料近 2 000 份) 。经过“七五”攻关以来的搜集、保存和鉴定,不仅对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而且对 5000 多份材料同步进行了主要病害、抗性鉴定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对几百份材料进行了抗逆性鉴定和配合力的测定研究。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在玉米杂交种选育中的作用, 21 世纪初叶应加强优良种质的筛选、鉴定,应用新技术进行研究和有针对性的种质综合构建, 再筛选出 2-3 个类似唐四平头、旅大红骨的品种或群体; 构建含有热带、亚热带种质,适于我国大部分玉米生产区,对光温钝化的优良群体或自交系,创造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玉米新杂交模式。 4.2 综合抗治病虫,提高抗逆性玉米的病虫害较多, 完全靠育种来解决确实有困难。在生产上可以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达到高产的目的。如玉米生长期内多次侵染性的病害和多代发生的虫害, 要以抗性育种解决为主; 苗期地下害虫和种子、土壤带菌一次性侵染的病害,除抗病育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