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一、二、三期解读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清水混凝土、展品浑然一体。谈到博物馆中庭的墙面, 刘家琨曾提到: “……而且朝向中庭的墙面都是按外墙处理的, 因此中庭有一种室外空间的意味。”而他对人展开活动立足的地面却未着一字, 但现场看来, 他其实也是经过了考虑的。中庭用约 9cm 建房的小块石材铺地, 但大大小小尺寸不一, 与通常室内铺地经验不同, 倒更像园林中的做法, 无疑室外空间的意向得到加强。前面分析过一层北展室的北墙, 布置了三组由两扇竖问狭长的窗户构成的组合窗。这种竖向长窗的组合最早出现在何多苓工作室的厨房,以" 三联画" 的方式截取自然河景。由于没有事先考虑玻璃如何与墙体相接,墙体砌筑后曾一度在玻璃四边加上窗框( 现已改变) ,阻挡了预想的视觉效果。在博物馆里, 浇筑混凝土框架柱和两侧外墙转折而入的混凝土带时, 预留了安装玻璃的宽度, 最后呈现出玻璃和混凝土墙体直接相交的简练效果。二层展廊南侧的壁鑫, 从室内看, 两侧和顶部嵌入的磨砂玻璃给雕像带来柔和的光线。从室外展场看,壁龛呈现为 6 组突出于外墙体的体量。特别是那条分岔的路径( 来自壁龛顶部的视线) 使得玻璃与玻璃的交接、顶部玻璃与墙体的交接倍受关注。显然,目前的节点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至少, 这里顶部玻璃与墙体的交接以及顶部处玻璃与玻璃的交接过于简单。建筑四角一侧的雨水口没有常规的雨水管。雨水从女儿墙出来后, 直接沿着混凝土墙体的凹槽而下, 是为了在这个节点留下雨水冲刷的印痕, 让无形的时间得以显形。在建筑师草图里可以看到, 雨水道与排水沟的关系, 从几种不同复杂的构造演化为直接的相交。这与檐部雨水口直接从女儿墙穿出的直截了当是一致的。虽然刘家琨想在落水口留下“留下雨水冲刷的印痕”, 但他还是高估了组合墙的防水性能, 经过几年的雨水侵蚀, 落水口已经不同程度出现了“尿墙”的现象。恐怕他预想的“印记”以这种方式出现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吧。落水口草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