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时,就清清楚楚的知道,「心」根本没有任何颜色,没有任何形状。「心」住在身外或是住在身内?它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根本找不到它的住处,所以我们心识的体性根本是无实的。知道后, 我们就在无念中禅定,然后保持在明智的体性中。如此住定时,也就是说安住在自己的面目上时,就会认为自己的身心是空的、是一无所有的,也就是对治实有的,对治到一切都是无的,这种念头会产生。接着本颂就说:「对治亦自灭」或称:「对治自地解脱」。用思惟自己身心是空的,来对治身心是实有的执着。接着再看看「身心是空的」这个对治法的体性,这个对治法也是没有自性的,然后离一切戏论,将我们的心安住在离一切戏论中。要如何安住在如此的境界中?本颂说:「道体住含藏」,这就是说要离七识。我们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在这六识上又加上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就是一直执着着「我、我、我」,执「我」的这个识,就称为第七意识。这七识的戏论要全部远离,并且了然自心的本性是无的,是没有任何颜色、没有任何形状,没有生、没有住也没有灭。心不执着一切,住在清清楚楚的无念中,这就是本颂中「住含藏」或「住赖耶」的意思。总而言之,心是清明、无念的安住,是清清楚楚的,就像完全没有风吹动的灯烛一般,在这样的境界中,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如此观察自己的心性,然后保持在心性中。(三)、修结行中间修幻夫在本颂中说:「座与座间修幻夫」,当我们在禅定时生起怎样的觉受,下座后也要随着这样的觉受。换句话说,下座后的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也应观自他众生以及外在山河大地的一切景象有如幻相般,它虽然清清楚楚的显现,但体性却是无实的。下座后的一切行为,要能够具有这样的正念和正知,要知道一切只是显现,体性是无实的。不管在禅定或是后得的情境中,心都是善的,要知道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具有这样的正念跟正知,这个是最胜的修行。以上是修胜义菩提心的方法。二、修世俗菩提心(一)、修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