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础,不做偏怪题是他成功的法宝。不爱学语文的考生, 滕少华的经验对你们有帮助吗?好,请继续收看《当代教育》下面的节目。高考状元谈语文学习经验(三) (2008-12-29 20:53:32) 李劲颖(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系学生,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 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 付出总有收获。但有时却也着实心寒过。记得高一高二时, 语文成绩一直不很高, 但我知足。因为我知道自己和语文既无缘份也没感情, 更不肯对之花费时间。面对考分,我时常自我安慰道:“文字游戏,不懂也罢。”可是到了高三, 一切借口都是多余的, 你不能选择只能面对。于是我只好使出全身解数, 拼命地向语文献殷勤。也许是疏远得太久,语文摆出一副冷漠高傲的态度,把一大堆字词堵在我面前,让我经常是碰一鼻子灰。面对厚厚的词典, 灰心难免。可转念又一想, 字词是高考的第一道关,如果遇上麻烦,将会信心大挫,如何进行以下的考试呢。于是决心还是硬着头皮攻下这道关。虽说字词浩如烟海, 但常考常用的也有一定范围, 我围绕着几本精选的参考书, 分批解决。但这还不够, 语文需要日积月累。于是我找了一个本子,把平时做题时弄错的字词记载其上,还标明容易弄错的音、形、义。不久,就写了满满一本,时常阅之,着实受益匪浅,字词题的正确率越来越高了,语文小姐也终于开始露笑脸了。开了个好头,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我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攻克几本参考书,逐步解决修辞、标点、阅读等问题; 又坚持每天做几套模拟题, 以便把掌握的知识付诸实践。当然时间问题也是存在的。我贯彻的是“适当偏科”原则,在语文上花费时间比在数理上的多, 而且这在理科学生中也是少见的。许多同学和老师很不理解。但是, 我始终认为学习应是由自己安排的。老师自有老师的计划, 同学也有同学的计划,但都不能影响我的计划。各科安排时间的长短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仔细考虑过的。( 当然, 这也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