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生西法师《入菩萨行论》第95-100课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7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果。密勒日巴尊者也是,首先做咒师杀了三十五个人,然后降冰雹把整个村庄的收成全部打坏了,造了很重的业, 后来通过修持正法即生成佛。这些故事太多了,所以业障重不会成为不修法的因。因此,年龄、业障、福报、没钱,都不是问题,佛教史中没钱的修行者不胜枚举, 这些也不是自己不精进的借口。 10 另外,从正面来推断的话,就更加不能不精进了。因为年龄大,时间不多了,才应该更精进;业障不重的话,不精进可以,业障重才需要精进;本来没有智慧,再不精进更没智慧了。因此,这些都不能成为自己不修习佛法的借口。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和每个人做问卷调查,没问张三不精进的理由是什么, 李四自轻凌的理由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轻凌的理由,但是,每个理由恰恰都是说明更需要精进的。如果说没有能力、智慧、福报,那就更需要精进,不然以后更没有。所以,自轻凌懒惰就是给自己不修法找借口而已,是不能成立的。这里是大概宣讲。同恶懒惰、散劣事懒惰后面都要广说,这里只是简略讲一讲三种懒惰大概的状态。庚二(断除方法)分三:一、断除同恶懒惰;二、断除耽著恶事懒惰;三、断除自轻凌懒惰。辛一(断除同恶懒惰)分二:一、认识因;二、断除彼。壬一、认识因: 这个科判是认识同恶懒惰的因。首先要认识因,然后从因上断除,因一断,懒惰就断了。颂词当中讲: 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 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频生强懈怠”是讲同恶懒惰,这是讲果。因有三种,第一“贪图懒乐味”,第二“习卧嗜睡眠”,第三“不厌轮回苦”。这三种因产生“频生强懈怠”的果。第一种因,“贪图懒乐味”。很多人喜欢懒洋洋的,坐在那里不动弹,靠在床上、椅子上发呆,不喜欢劳作,他觉得“懒乐味”是种享受,贪图这种感觉。第二是“习卧嗜睡眠”,就是喜欢靠卧,睡懒觉。前面的“贪图懒乐味”也是喜欢卧靠,但重点是在贪图懒乐味上面。第三个是“不厌轮回苦”,因为对轮回未产生强烈厌烦心的缘故,所以不愿意精进。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