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余恕诚)①桂花在山中的凋谢,细微,诗人内心闲静,没有任何人事的烦扰。“闲”即入定以后,身心不动之“闲”,一种禅定状态(王维诗中“闲”字常用,表示静);②第二句引出静,由静显出山的“空”,“空”非空虚,而指佛家“色相皆空”的“空”(“色”是佛教中一切有形之物;“相”指一切事物外在表象)是一种超逸绝尘的境界;③月出明亮,无声,但鸟已习惯黑夜,月出使鸟受到了惊吓;“时鸣”炼字,与山中独特的自然环境相契合;④不说“齐鸣”,“时”是王维对山中环境的观察之后的炼字,山中重峦叠嶂不可能同时见到月光。通过“花落”、“月出”、“鸟鸣”等动的景物,突出空寂的境界,以动突出静。南北朝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2.《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注释】:这首诗写空山非常幽静,「但闻人语响」更是静中而有动,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寨),是辋川的地名。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