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清醒过来,徒然浪费了20年的宝贵时间:战争只在沿海发生,中国面积太大,内地没有多大影响;夷人只为通商而不强占领土,统治者苟安;认为英国人投机取巧,没与林则徐打,是胜之不武,直到1860年首都被占,才彻底认识到中国技不如人。第二节礼仪·鸦片与战争(下)一、背景:1.中国:(1)官方:“驭夷之道,不外羁縻”(因为只求通商不占领土)+民心可用(2)民间:仇外、排外(三元里事件)2.英国:目的:(1)通商口岸开放太少(2)鸦片合法化(3)不得内地传教(4)公使驻京借口:(1)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称十二年后可“稍有变通”,英称“利益均沾”(2)亚罗号事件3.法国:(1)扩大侵略权益(2)拿破仑三世欲得教皇欢心,以维持其地位,遂以马赖教案为借口4.广州入城事件:(1)本来中英贸易在广州城外的十三行就可解决,广州人不让英国人进城,特别是英国女人会带来晦气。英国人觉得受到歧视,偏要进城,说这是南京条约给予的权利,不准进城即是违约(其实条约只规定广州是通商口岸,并没有关于进城的明文规定)(2)耆英、徐广缙以“民情未洽,众怒难犯”拒绝英人要求,因英法忙于对俄克里木战争,且太平天国有改朝换代之势,故暂停交涉。(3)咸丰帝欲雪耻图强,以父亲所签条约为耻,广州进城问题使朝野均感“民可制夷”,支持叶名琛对英采取敷衍政策。叶诗文虽好,却迂腐不堪,拒与英人交涉,“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古之所无,今亦罕有。”(4)影响:上海崛起二、天津条约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北陷大沽口,咸丰派桂良、花沙纳交涉,签《天津条约》。桂良在上海签《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咸丰复欲修改《天津条约》,最反对有二:一是北京驻使,知我虚实,有损国体,无异于朝廷“为外夷所监守”,会严重动摇朝廷威信和统治权力基础;二是长江开口通商及内地游历,将使遍地夷人,防不胜防。乃密谕桂良、何佳清,若英法放弃,可免征关税。江南官员纷起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