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政策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民意所反映问题的有效性、参政议政的能力受到了制约。此外,在政策制定的公民网络参与中,最需要利益表达的群体往往却无法通过网络来表达意见(包括低收入者、高龄者、残障人士等)。 РР Р 三、公共政策应利用好新媒体 Р Р 新媒体既促进了公共政策从制定到修改过程的民主性,也由于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造成了不少困扰。我们应该正视负面影响,尽快找出解决的办法,扬长避短,利用好媒体转型。具体措施如下: Р (一)发展完善电子政务,完善网络参与机制 Р 我国新媒体起步较晚,网络参政也非主流功能。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为公民积极的网络参与提供制度化渠道,使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村,并逐步增加服务内容和扩大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新媒体环境下公民的非理性化非规范化参与。 Р (二)提升公民参政议政素养,规范公共政策中网民议政规则 Р 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网络随心所欲地宣扬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因此,每个人也都成为网络伦理道德的责任主体,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负责。所以,公民应提升自己的网络素质,学会准确、完整地选择、解读政策信息,以便有效地利用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讨论和制定。同时政府应进一步普及计算机教育,缩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数字鸿沟,使公众有能力运用网络参与提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 РР Р 参考文献: Р [1]刘崇学.博客的文化意义初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24. Р [2]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44. Р [3]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6(5):87页. Р 责任编辑:黄 杰 Р Р1/view-275759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