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大乘五蕴论》10贤清法师网络课堂备课笔记(1-28)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487 |  大小:2981KB

文档介绍
些专有名词或术语如同天书。我们学习佛法也是一样。很多同学有因缘接触佛法,学了没几天,语言名词开始变化。以前还说我今天挺高兴,或者说今天遇到一件事情让我挺生气。学佛一个星期以后,语言体系转化了,今天起РР“烦恼”了,“嗔心”发了好几次。表面上我们很快就把这个语言体系给学到了,可是什么是“烦恼”?什么是“嗔心”?为什么会生起?该如何净化?这就像一部机器,每个元素在这个机器里处于什么位置,它怎么运作?发挥什么功能?我们是不是要去解剖、认识它?РР学过《大乘五蕴论》,就知道在整个五蕴的体系里,“烦恼”代表了一类心所有法。什么叫心所有法?电脑为我所有,就是“我所有法”。我的衣服、我的家人,都是“我所有法”。心所有法,顾名思义,为心所有的法类。“烦恼”并不是主人,它不能自主,而是为心所有。那什么是心?主人是谁?这就涉及到《大乘五蕴论》里另外一个法类——心法。心法和心所有法属于不同的类别。那么心到底是什么?这在《大乘五蕴论》,在唯识里边有确切的定义和归属。我们讲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乃至于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这八种心法,也就是八个主人。心又叫心王,八个心王,每个率领着一群兵,带的这一群兵就是心所有法。所以还要对应到底这些兵归属于哪个心王,找到以РРРРР起。认清种种心理生起的机制,我们用功努力的方向就会有一个重新的抉择。这就是第一点,法相的基础。Р法相,不只是语言、名词,它所代表的是行相、表相,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现象世界。当我们认识现象世界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认识外在的现象,一切现象都对应着我们的心相。当我们看到一种现象的时候,用唯物主义的话来描述,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好像外在与客观的东西跟我们的生命可以截然分开,实际上当我们学习佛法以后发现这是不可能的。认识外在世界的时候,我们所领纳到的一切信息,都不可避免地加入我们个体生命的色彩。这种个体生命的色彩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