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船闸应用最广。船闸是利用向两端有闸门控制的航道内灌、泄水,以升降水位,使船舶能克服航道上的集中水位落差的厢形通航建筑物[3]。1.2船闸发展及现状船闸作为在河道上克服水位落差的一种工程措施,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早有记载,其中中国是建造船闸最早的国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设置陡门,又称斗门(今名闸门),用以调整斗门前后的水位差,使船舶能够在有水位落差的航道上通行。这种陡门构成单门船闸,简称单闸,又称为半船闸。南朝宋景平年间(公元423~424年),在扬子津(今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桥)河段上建造了两座陡门,顺序启闭这两座陡门,控制两陡门之间河段的水位,船舶就能够克服水位落差上驶或下行。宋朝雍熙年间(公元984~987年)在西河(今江苏省淮安至淮阴间的运河)建造两个陡门,间距50步(约合76米),陡门上设有输水设备,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西河闸,是现代船闸的雏型。在欧洲,1203年荷兰出现欧洲首座船闸,1325年德国出现首座船闸,1481年意大利开始建造船闸,美国在1790年出现了首座船闸。20世纪后,在美国、苏联和西欧各国,由于河流的开发和航运的发展,船闸的数量逐渐增多,技术上也不断改进。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修建大、校船闸共900余座;世界上建成大、小超过1000座。其中,在大型水利枢纽上,水头超过20m的船闸已经超过40余座。目前最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三峡船闸,三峡船闸修建于三峡大坝左侧的山体中。船闸总长6442m,其中上游引航道2113m,下游引航道2708m,船闸主体段1621m。船闸主体段闸首和闸室分南北两线,都是在山体岩石中开挖出来的。每线船闸主体段由6个闸首和5个闸室组成,每个闸室长280m、宽34m,闸室坎上最小水深5m。三峡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设计单向年通过能力5000×104t。三峡工程双线5级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