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第二版)第10章a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ptx  |  页数:46 |  大小:486KB

文档介绍
处理一样,有微生物悬浮生长的系统和微生物附着在某些固体表面形成生物膜生长的系统。(2)促使反应器中主体液体与进水充分混合的设备或手段。图中采用混合池在反应器外混合,也可直接向反应器内提供搅拌混合。(3)保持反应器中主体液体达到所需温度的设备。厌氧处理往往需要维持较高的温度,如30~35℃,所以通常要有加热废水的手段或措施。图中采用交换器在反应器外预热,也可直接在反应器内加热。(4)pH值调节剂投加设备。由于厌氧反应器中存在产酸、脱氢阶段,必然会造成pH值下降,而产甲烷细菌不仅是严格的专一性厌氧细菌,而且其适宜的pH值范围很窄,最佳pH值为6.5~7.7,所以有时需要对进水的pH值进行调节,使反应器对产生的有机酸具有足够的缓冲能力,以控制主体液体的pH值处于产甲烷细菌的最佳范围之内。(5)沼气的排放、贮存和利用设备。(6)废弃厌氧生物污泥的贮存和处理设备。在厌氧反应器构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在消化池出现之前,人们主要集中于设法将废水悬浮物的沉淀和污泥的厌氧发酵分开;在消化池出现之后,则主要集中于将消化池中的水力停留时间和厌氧生物污泥的停留时间分开。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出现了不少新的厌氧工艺和新型的厌氧反应器,其中包括:(1)两相厌氧法:这种工艺也称两段厌氧法,是根据产甲烷细菌的增殖率低,增代时间长,适宜的最佳pH值范围窄,要求严格;而其它非产甲烷的细菌,例如产酸细菌则增殖率高,增代时间短,对pH值和厌氧条件的要求都不甚严格。两相厌氧法把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分开在两个串联的反应器里培养,分别各自完成厌氧反应中的水解、产甲烷反应,前者称产酸相(或产酸段),后者称产甲烷相(或产甲烷段)。这样做的结果是,消化池的总体积减小了,有机物容积负荷和处理效率提高了。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甲烷的厌氧生物污泥停留时间,产甲烷相常采用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如图10-4(a)所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