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世界建筑设计师及作品赏析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x  |  页数:65 |  大小:6848KB

文档介绍
年历史的旧场馆加建而成。由于奥运会在酷热的盛夏举行,为了使大部分观众能舒适地欣赏比赛,把有盖座位作为改建的主要目标。卡拉特拉瓦的设计主要是在原场馆上加上两条长304公尺、高80公尺的大型拱梁,再用钢缆拉起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尺、总重量一万六千吨的纤维版屋顶。这座容纳超过七万人的场馆改建之后,有盖座位由35%增加至95%,和上届悉尼奥运当时全新兴建以空间构架为主结构的场馆比较,雅典场馆虽然座位较少,但这拱梁和屋顶结构的形态却显示着欧洲式的优雅。追求内外协调统一建筑师代表贝聿铭主要作品:1、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2、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3、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4、苏州博物馆5、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他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强烈生动的雕塑性和明快活跃的时代感。以及被绘画、雕塑作品加强的艺术性。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统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