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点及联测的控制点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控制网部分可按复测周期进行观测。?2) 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Р3) 控制网复测周期应根据测量目的和点位稳定情况确定?一般宜每半年复测一次。?施工中应适当缩短观测时间间隔,?点位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观测时间间隔。?复测成果或检测成果出现异常,受地震、洪水、台风、爆破等影响时,应及时复测。?4) 首次观测应适当增加观测量,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5) 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Р§11.2 沉降观测?建筑物下沉——上部结构逐步建成、地基荷载逐步增加。?逐渐产生, 延续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建筑物沉降观测——按沉降产生规律进行。?沉降观测依据——高程控制网。?专用水准点——距建筑物一定远,基础稳固,便于观测地布设。?沉降观测点——建筑物上能反映沉降情况的位置设置。?观测——据上部荷载的加载情况,每隔一定时期观测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间的高差一次,?据此计算与分析建筑物的沉降规律。Р(1) 专用水准点的设置?专用水准点——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每测区水准基点数>3,?小测区,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水准基点数<3个,?连同工作基点不得<2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在建筑区内,?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层的深度。Р工作基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设置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水准标石埋设后,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一般>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