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客观标准?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更高理想境界。Р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Р1.儒家伦理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人品”为中心。? “充实”“气”“气象”“圣人”?2.道家强化着“道”对审美表象的本体意义。?“道”“无”“大象”即“象罔”“神人”与“至人”?3.佛家“境界”观念强化对感性表象的超越与区别。? “境界”“象外”“意境”Р第二节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Р马克思将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1.劳动改造世界是人的自由能动本质的对象化,因而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劳动。?2.与传统意识哲学精神对象化不同,人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对象化自身。? 人类的劳动与动物式劳动的区别;? 自由劳动与普通劳动的区别。Р第二节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Р泛义的“劳动”是“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寻求统一达成实现的活动。?“美的规律”——“自由劳动”——“人的本质”三个概念三位一体。?自由劳动是劳动的理想形态,并非有限的具体劳动。?有限的具体劳动可依托自由劳动超越而显示无限性的自由境界。?自由劳动对有限的具体劳动的依托:有限劳动的无限创新进程。?“自由劳动”的价值本体论性质。?“美的规律”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化与历史性的现实生成运动。Р第三节审美的本质Р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二、审美本质及其逻辑??三、作为元价值的真善美及其对立面的假恶丑Р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Р1.对审美现象深层根据的探讨与表述,是美学思想中心。?2.审美本质并非经验科学的实体对象或纯认识论对象,而是精神哲学范畴并且具有价值理想性。?3.审美活动体验优先于主客二分后的审美静观。?4.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及其结构成为探讨审美本质的基础与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