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猪苓中药课件ppt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pptx  |  页数:27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特征菌核体呈块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为棕黑色或黑褐色,有许多凸凹不平的瘤状突起及皱纹。内面近白色或淡黄色,干燥后变硬,整个菌核体由多数白色菌丝交织而成;菌丝中空,直径约3毫米,极细而短。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伞形或伞状半圆形,常多数合生,半木质化,直径5-15厘米或更大,表面深褐色,有细小鳞片,中部凹陷,有细纹,呈放射状,孔口微细,近圆形;担孢子广卵圆形至卵圆形。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其生活史分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四个阶段。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即可在菌丝体的任何部分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产地分布猪苓主产于中国和日本,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以云南省产量最大,以陕西省所产品质最佳。猪苓以野生为主,自然分布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以1200-1600米半阴半阳坡地的次生林中居多。猪苓生长的秘密猪苓是一种多年生菌类。人们历来依靠采挖猪苓,资源已日趋减少。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飞跃发展和外贸出口的迅速增加,已经供不应求。因此开展了猪苓的人工培植工作。猪苓的人工培植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在夏季子实体开放期间,轻轻采集布满孢子的子实体,阴干后搓成粉末播种。无性繁殖:在气候凉爽的地区,选择肥沃潮湿、排水良好的坡地,选好树种,在近树根处挖坑,再从土坑底的一侧挖一个向上的斜洞(约10厘米长),称为育种坑。选用多疣的完整的小猪苓4-5个做种,小头向上,排列在育种坑内,最后用腐殖土将坑填平。过去,种植猪苓成活率不高。这是为什么呢?研究人员在培植时发现,猪苓的生长与天麻的生长相似,都要从蜜环菌那里摄取养料,野生猪苓与蜜环菌总是形影不离。过去在培植中忽视接种蜜环菌,所以猪苓就“饿死”了。用人工蜜环菌床培植猪苓,可使成活率上升到90-100%。6个月生长的数量和重量可增长一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