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二章 19世纪的欧洲国际关系ppt课件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ppt  |  页数:90 |  大小:5981KB

文档介绍
原则)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基础)《肖蒙条约》1814年3月,英俄普奥四国在法国肖蒙签订《肖蒙条约》:“同盟缔约国以维持欧洲均势为目标,以此来保障各国的安宁与独立……”明确提出建立欧洲均势的思想和目标第一个《巴黎和约》1814年5月,反法同盟与法国复辟的波旁王朝签订第一个《巴黎和约》,对法宽容,保持1792年疆界。竭力保持从法国和荷兰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坚持大陆“均势”原则,起初,加强普、奥,抗衡法、俄,后来即不愿看到法国被过分削弱,也不愿看到俄国和普鲁士过分强大,采取拉拢奥地利和法国抑制俄国和普鲁士的政策,英国是处于仲裁者的位置。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主要成员)英国外交大臣卡斯尔累俄国在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目的:削弱法国,力图全力扩大自己的领土(谋求波兰王国),利用普奥矛盾,建立自己在欧洲特别是东欧的霸权。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主要成员)在维也纳会议上,积极推行欧洲“大国均势”政策,调和俄、英、普、奥列强瓜分领土和殖民地的矛盾,在巩固欧洲旧秩序上取得各方一致的意见。同时,又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与英、法代表签订反对俄、普的秘密协定,企图恢复奥地利往日强盛帝国的地位,建立自己在中欧的霸权,特别是其在德意志的优势。(反对俄国独霸波兰,阻止普鲁士吞并萨克森)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主要成员)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一、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主要成员)目的:防法抑奥,夺取萨克森的全部和莱茵河两岸的重要领地,提高它在德意志的地位,支持俄国吞并波兰。以换取俄国支持它兼并萨克森。(在维也纳会议上,因在多年的战争中元气大伤,自知无力与俄国抗衡,不可能收回过去被瓜分的波兰领土,因而要求从其它地方得到补偿,即萨克森与莱茵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同时全力与奥地利争夺德意志境内的领导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