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其发生率为9%~70%,病死率为20%~71%。国际健康促进机构(IHI)将预防VAP作为挽救生命运动中的一项。2009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预防指南:建议推荐临床医师考虑应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2013年VAP预防、诊断、治疗指南:推荐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行声门下吸引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与VAP气管导管气囊上方常有多量分泌物积存于气囊上方形成“粘液糊”。研究表明气囊上滞留物的培养与下呼吸道保护性毛刷取痰培养的结果显示菌株相似性达到85%,提示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致病菌有一定的相关性。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与VAP一过性气囊压力降低、体位改变、气道管径改变都会引起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通过气管内壁与导管间隙进入下呼吸道,是VAP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气流冲击法原理在患者呼气同时,利用简易呼吸器经过导管给予一股较大气流,使两股气流相冲共同形成一股向外的合流,将气囊上的滞留物吹浮上移至咽部时,用吸痰管吸引,达到清除气囊上分泌物的技术。操作前准备操作前至少半小时停止鼻饲,彻底吸除鼻/口腔、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准备简易呼吸器连接储氧装置,氧流量调至8-10L/min,待储氧袋充满。无禁忌者,应抬高床头30~45度,便于抽吸痰液。物品准备简易呼吸器20ml注射器负压吸引器吸痰管氧气设备操作流程由2~3人进行操作,A操作简易呼吸器,B操作cuff,并通过吸痰管经鼻/口清除滞留物。在患者吸气末时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球囊,达到球囊送气和患者自主呼吸相协调。操作流程待患者呼吸平稳之后,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时,B将cuff放气,同时A双手挤压简易呼吸器球囊(以患者潮气量2~3倍的通气量送气),使球囊送入的气体和患者呼出气一起通过气管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腔隙由下向上冲出,将cuff上的滞留物随加大的呼气流速吹飘至咽部,B在患者呼气末时立即充盈cuff,防止滞留物向下坠流入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