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阶级性,没有等级性,并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㈡古代(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形态1.古代学校教育特点:⑴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1.奴隶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有了等级性和阶级性,出现了学校教育。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方斯巴达的教育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铁饼、投标枪)2.封建社会的教育我国学校分为国学和私学两种,并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选士制度,汉朝实行察举制,到了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至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教学内容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欧洲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僧侣主持教会学校,培养宗教人才,教学内容是三科(即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世俗封建主通过宫廷学校把子弟培养成勇猛善战的骑士,其主要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㈢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1.特点⑴具有鲜明的生产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2.发展趋势⑴教育终身化;⑵教育社会化;⑶教育生产化;⑷教育民主化;⑸教育国际化;⑹教育现代化;⑺教育多元化。(一)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时间跨度: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该阶段可划分为两个小的时期:孕育时期和萌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