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有机合成 诺贝尔奖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pt  |  页数:18 |  大小:1209KB

文档介绍
阿道夫·冯·拜耳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姓名:孙悦学号:2014210123Baeyer-Villiger氧化过程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氧化,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生成相应的酯。例如:反应机理目录1,人物简介2,有机染料——靛蓝3,靛蓝的合成路线4,靛蓝的用途阿道夫·冯·拜耳拜耳毕生从事有机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有机化学家阿道夫·冯·拜耳,以表彰他研究有机染料和氢化芳香族化合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阿道夫·冯·拜耳(1835年-1917年)阿道夫·拜耳,德国化学家。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1858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60年任该校化学讲师。数年后任柏林工业研究所化学研究室主任。1872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化学教授。1875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865年开始了靛蓝染料的研究工作。1880年成功合成了靛蓝,188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戴维奖章,表彰他在靛蓝方面取得的成就,1883年确定了靛蓝的性质和结构。1885年拜耳根据碳原子正四面体的模型建立了张力学说。1905年他因研究有机染料和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贡献而获诺贝尔化学奖。同年,他的科学论文集出版。返回他第一个研究和分析了靛青、天蓝、绯红三种现代基本染料的性质与分子结构,1860年至1886年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靛青、绯红等多种染料,促进了化学染料工业的不断发展。靛蓝化学性质:蓝色粉末,无臭,微溶于水、乙醇、甘油和丙二醇,不溶于油脂。返回1878年,拜耳首先以吲哚醌为原料合成了靛蓝靛蓝的合成路线1880年,拜耳将邻硝基肉桂酸溴化,然后用氢氧化钾处理得到邻硝基苯丙炔酸,再将其置于葡萄糖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也得到了靛蓝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