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肺炭疽ppt课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pt  |  页数:40 |  大小:817KB

文档介绍
致的急性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最常见为皮肤炭疽,表现为皮肤坏死和黑痂,亦可吸入感染引起肺炭疽,误食感染可致肠炭疽,可以继发炭疽杆菌败血症。6流行病学炭疽在牧区呈地方流行性。患病的草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类因接触病畜(牛、马、羊、猪等)或其排泄物以及畜产品而被感染。炭疽病人的痰、粪便以及病灶分泌物均有传染性。以接触传染最为常见,也可因炭疽芽孢尘埃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或经消化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病原体的程度和机会,感染后免疫力持久。7病因炭疽杆菌属需氧芽孢杆菌,革兰染色阳性,在人和动物体内有荚膜形成,有较强的致病性。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般消毒剂,加热75℃数分钟可杀灭。在体外有氧环境中形成芽孢,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长期生存。煮沸30~50min或强氧化剂(如漂白粉、高锰酸钾)24h可杀灭。对碘较敏感。炭疽杆菌有4种抗原:①荚膜抗原: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力有关;②菌体抗原:有种的特异性,耐热;③保护性蛋白抗原:8病因是炭疽毒素的组成部分,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注射动物可产生免疫力;④芽孢子抗原:有免疫原性及血清学诊断价值。炭疽毒素有3种成分,水肿因子、致死因子和保护性抗原,单独注射不表现毒性,混合注射有致死性。荚膜及毒素是炭疽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炭疽杆菌侵入人体后,借其荚膜的保护,在局部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使组织水肿,坏死和出血性浸润,形成原发性皮肤炭疽或肺炭疽。9发病机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经淋巴管或血循环扩散,形成败血症和继发性各型炭疽。炭疽毒素损伤微血管内膜,可引起弥漫性出血,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感染性休克。宿主对内脏炭疽感染因缺乏免疫应答,病变迅速进展,常可致死。肺炭疽为出血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纵隔淋巴结肿大,并有出血性浸润、胸膜、心包常受累,可有坏死出血性纵隔炎。1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