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1943—1944年1月《德法年鉴》(1)《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①考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实质、起源和发展历史②阐述了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一些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③论述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2)《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①批判了卡莱尔的唯心史观(英雄史观)②论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作用第二节:唯物史观的创立一、探索“历史之谜”的重要尝试—异化劳动史之谜过程中的第一个理论成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探索历史之谜过程中的第一个理论成果。这部手稿马克思把哲学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理论”(见书11页-13页)⑴异化的概念⑵异化劳动的含义⑶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相联系⑷异化劳动中包含唯物史观的因素①把劳动引入历史②社会与自然相联系③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过程④阶级与阶级对立分析二、“新唯物主义”的提出(13-15页)1844年8月马克思会面之后,写了《神圣家族》,清算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为创立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了准备。⑴揭示了思辨哲学的认识论根源。⑵批判了布鲁诺·鲍威尔所代表的一些青年黑格尔分子主观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哲学。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清算了旧唯物主义,提出了“新唯物主义“概念实践引入认识论,引入历史观,实践观与历史观相结合①实践是新唯物主义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②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判断理论真理性的标准③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应该从实践上来理解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④以实践为特征的新唯物主义能成为新社会的基础三、对唯物史观的系统表述—《德意志意识形态》(16—18页)1845年—1846年,马恩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①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存在,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物质生产活动②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③社会是一个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或更具体的说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诸形式在内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