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诗经》赏析说课讲解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ppt  |  页数:289 |  大小:6966KB

文档介绍
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这些史料表明当时是有采诗这种活动的。关于采诗的原因,汉代学者推测为“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班固《汉书艺文志》)采诗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礼记乐记》中论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学者还有孔子删诗之说,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这种说法遭到普遍的怀疑。原因:一、先秦文献中所引的诗句,基本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如果孔子时代还有三千多首诗,按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二、孔子在《论语》中曾反复提到《诗三百》,证明孔子所看到的《诗经》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孔子确实对《诗经》下过很大的功夫,《论语》中记载孔子“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表明在孔子时代,《诗经》的音乐已经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三、《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三百可以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诗经》在古代与音乐舞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的分别一般认为是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不同。《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也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