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医2016城院中医学概论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  |  页数:66 |  大小:2440KB

文档介绍
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第二个代称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第三个代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还有悬壶(葫芦)。郎中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万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西医学生中医学的教学目标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生命的认知差异掌握脏腑、病因病机、中药、方剂等基本知识接受传统医学熏陶,开拓临床思维,丰富诊疗手段。第一章导论?中医学导论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认知方法。3.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与西医学的比较以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分为六个主要阶段)中医学的产生典故:“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医学的产生:劳动的结果;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结果。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哲学介入。?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阶段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