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1.1地震1.工程抗震基本知识1.2地震动三要素最大振幅定量放映地震动的强度特性频谱持时揭示考察地震动的周期分布特征地震动循环作用程度的强弱1.3地震破坏作用分类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次生破坏地表破坏:静力破坏:建筑物的破坏因地表破坏引起建筑物破坏由于地震地面运动的动力作用引起1.工程抗震基本知识1.4抗震设计理论抗震设计理论是通过适当的设计,使建筑物结构形成延性结构体系。这种“延性结构”体系,是指通过适当设计建筑结构,控制结构体系的刚度,在小震下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地震作用,当大震时部分结构构件进入塑性状态,但不发生倒塌,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这一抗震设计目标具体简化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抵御地震作用立足于“抗”,即是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来抵抗地震作用和吸收地震能量。1.工程抗震基本知识1.4抗震设计理论这种传统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解决。比如如下方面:安全性:突发超过设防烈度的地震、随机性适用性:不容许在地震中破坏的结构、贵重装饰经济性:断面配筋大,造价高建筑技术发展新要求:轻材质、小截面构件在此中情况下,结构减震、隔震技术运用而生。2.工程隔震和减震2.1工程隔震建筑隔震体系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建筑结构内部的设备、装修等日趋复杂和昂贵,很多重要建筑不允许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建筑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对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传统的结构构件发生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保证结构大震的安全延性结构体系,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隔震结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2.工程隔震和减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