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简介张贤亮(1936-)生于南京“剥削阶级家庭”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建国后,被关押,死在狱中13岁时家庭破败50年代初到甘肃任教,开始创作1957年,发表长诗《大风歌》,成为右派,21岁自述,20年劳改生涯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劳改和劳教中度过1979年平反,43岁入宁夏作协1992年,抵押全部资产建镇北堡影视城。大陆作家首富张贤亮作品解读小说将批判指向畸形时代社会的同时,讲人物非人化作为小说叙事起点,如何由非人还原成人,如何从苦难中自我超越成为小说叙事重心。凭什么得以超越?——女人的拯救《绿化树》马缨花母性多于妻性,是主人公从狼孩还原成人《男人的一般是女人》黄香久,妻性多于母性,让主人公从半个男人成为完整的男人。《绿化树》是张贤亮的反思文学代表作。反思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张贤亮反思小说的特征让主人公在灵与肉的煎熬中完成人格的蜕变对正义的坚守,对苦难的坚定承受表现善与美的力量“才子佳人”传统叙事模式他的小说一部分写底层人民生活《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要告诉人们“那种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再不要重复了”一部分写知识分子的“苦难生活”,是他的代表作。《灵与肉》《绿化树》中篇 1984年争议最大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主人公:(25岁的右派)章永璘1、一方面, 章永璘求生时的痛楚使读者内心震动。面对着两重饥饿:(1)严重的肠胃饥饿饥饿时的心里、卑贱相,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如,在马棚中避寒如,饥饿会变成实体,在肚子里横冲直撞,向全身每一根神经喊:要吃、要吃、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