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还及复连外放时期。哲宗元祐间,为翰林学士,官礼部尚书,知杭州、颖州。第四期(1093-1101)为远谪惠、儋时期。绍圣初,又以讥斥朝廷之罪,被贬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后放还,死于常州,謚文忠,世称苏文忠公。苏轼的思想个性:学识广博,思想通达。儒、道、禅的融合。才气横溢,于诗、文、词、绘画、书法各体精通。坦率正直,乐观旷达。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第二节苏轼的词词至苏轼,又发生新的变化,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其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诗为词,开拓词境,提高词品,创新词风。1、理论上,认为“诗词一律”,提高了词的地位。(冲破了“艳科”的藩篱)。“以诗入词”,就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两者结合起来。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元好问: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2、以诗为词,扩大了题材和词境。用词写景抒情,叙事说理,吊古伤今,言志书怀,扩大了词的表现内容,开拓了词境,使词成为一种真正的抒情文体。刘熙载《艺概》中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第一,抒写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本“昵昵儿女语”,苏词则出现了“划然变轩昂”的场面。用词反映重大主题,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此首作品作于1075年冬,此时苏轼在密州知州任上,仕途上虽有不顺,但为国效命的思想与远大的政治抱负并未消歇,反而借出猎的壮观景象与英武的自我形象的塑造,抒发自己希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拳拳之心,展示出一位传统文人以家国为重的政治理想。全词场面阔大,音调激越,情感高昂,用典贴切,语句通畅,是苏轼第一首豪放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