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民间音乐概述课件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  |  页数:59 |  大小:281KB

文档介绍
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与现代专业作曲家、或历代文人创作相比较,民间音乐有以下特征。民间音乐的特征(一)创作过程的集体性在历代文人创作或现代作曲家的创作中,一般说来,其创作过程是作曲家个人单独进行的。但民间音乐却不同,它的创作过程是个人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甚至个人的创作活动完全为集体所淹没。它们有的是在集体场合中许多人的即兴创作。也有的是个人创作出来后,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并且在传唱中加进自身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民间音乐就成了集体智慧和才能的荟萃,而往往没有作者的名字。(二)传播方式的口头性民间音乐往往是口耳相传的艺术。当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不是靠文字记载,而是靠听觉、视觉,从具体的音乐音响中得到感受。口头性的传承方式便于即兴性的创作,也便于思想感情的表达,使民间音乐获得了更为生动活泼的特点;便于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当然,这种口头性的传播方式由于没有用乐谱方式固定下来而容易散失和遗忘,由于乐谱过于简化使记写方式有许多不完备,对历史面貌的保存不利。(三)音乐曲调的变易性在民间音乐中,我们经常看到同一首民歌、同一支曲牌,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由不同人表演,有不同的唱奏法。其变易成因有地域性、内容性、审美性和表演者的即兴性处理等。1、地域性变易: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审美习惯和常用的音乐语汇,他们在演唱同一首民歌、戏曲曲调,或演奏同一首器乐曲牌时,往往用自己所惯用的音乐语汇来改造它,这就形成了同一曲调的地域性变化。如:江苏《茉莉花》、河北《茉莉花》等。2、内容性变易;在民间音乐的流传过程中,同一首曲调经常被填进不同内容、不同感情的歌词,为了适应新的内容、感情表达的需要,人民群众在演唱时往往对曲调的许多因素进行改造变化。如:山西民歌《刨洋芋》、《墙头上跑马》、《康板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