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间草木读书报告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pt  |  页数:10 |  大小:721KB

文档介绍
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每次到老舍先生家里饮酒赏菊,都会“既醉既饱,至今不忘”;他还记得家里靠墙处秋叶形的小花坛,那里有两三棵秋海棠,花色苍白,样子可怜。所以每看到秋海棠,就总要想起他的母亲;当他在寂寞的羁旅之中,几片绿叶曾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使他感到欣慰,让他“获得过一点生活的勇气”。所以,欧阳修在《秋声赋》里所说的“草木无情”,汪曾祺先生大概是不会同意的罢。在汪曾祺先生如话家常的语言中,我们会慢慢读完这本书,甚至在你读完时也不知不觉。因为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来是淡的,淡到如空气一般在你身边让你浑然不知,可是也淡到让你不能轻易失去。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未免多了一份孤傲。然而对于汪曾祺先生来说,草木是否有本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与这些人间草木常相作伴,追忆往事,倾诉衷肠。拿到汪曾祺先生的书,便开始阅读起来,一套三册的书首先选择了《人间草木》来阅读。这本分为五个章节,共有34篇文章。通读了整本书,最后还是喜欢“胡同文化”这篇文章。其实很早以前曾经读过这篇文章,但大致的内容有些记不得了。后来买了一本《胡同寻故》,在序言中多少提及了汪先生的这篇文章,此次这本书籍中有这篇文章,便细细读来。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股“京味儿”,这篇“胡同文化”从胡同的家长里短开始,介绍胡同的起源,我第一次知道,胡同这个词汇来自于蒙古语。胡同的名字也是千奇百怪,在业余时间经常去的如煤渣胡同、帅府园胡同、后沟胡同、金鱼胡同、大雅宝胡同等等,每一个胡同都有一个来历,这些来历也反映在胡同的名字上。正如汪先生说的那样,胡同与四合院互为存在,胡同和四合院构成了北京市民的文化状态,这样的文化状态越来越少,缺口越来越大。这本书里的其他文章也不错,比如“北京人的遛鸟”、“草木虫鱼鸟兽”、“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葡萄月令”等等,但可能这一篇与我的爱好更为相近,所以尤为喜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