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行为是深恶痛绝的,并对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进行鞭挞。作为人类最美好的经验是关于奥秘的经验,对理性的认识和对美的理解才能形成真正的宗教感情。课文导入:一、作者简介(一)生平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开创者和奠基人1905年,狭义相对论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在美国普林斯顿逝世三、课文讲解(一)人生观(1-4段):简朴、宽容、真善美①存在目的的无知:“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是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文章一开始就表明,人对于自己存在的目的处于一种茫然无知的状态,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但对为什么存在却一无所知。②日常经验的告知:作者对这种一无所知并不感到恐慌,他接着说,“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简朴的生活:①存在的不自由:作者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还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借用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话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②宽容的必要:这句话提醒作者对他人的生活葆有足够的宽容,并给予幽默以应有的地位。宽容的态度:①人生意义的可笑:“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是愚昧可笑的。”②两种人生理想:“猪栏的理想”和真善美理想——“把安逸和享乐当成生活目的”的“猪栏的理想”,追求“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即“善、美和真”。人们应该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而不是追求那些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第三段) ③孤独的旅客:“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这种“孤独的旅客”的心态,显然并不是作者所独有的。真善美的理想:三、课文讲解(二)政治理想(5-6段):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