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职业损伤。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重要途径。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应当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针刺伤可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如穿刺中与拔管时;传递锐器;双手回套针帽和处理用物等。为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关人士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与规范操作流程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我国现已经制定出一系列针刺伤发生的急救措施,通过此程序能降低针刺伤对临床工作者的危害,同时也提醒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针刺伤原因分析人为因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刀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运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工作习惯:有的医务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用双手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掰安瓿时不用纱布包裹;将经常使用的刀片、剪刀、玻璃碎屑随意丢放等,造成伤害。缺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防范意识薄弱:由于对锐器伤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浅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极易发生锐器损伤,发生锐器损伤后又不报告,甚至对伤口不作任何处理,极易发生血源性医院感染。资料(一)据统计,我国目前护士有126.63万人,每年注射操作约在50亿次,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严格的报告及跟踪调查制度,以及对针刺伤害重视不够,仅有10.2%护士被针刺伤后主动上报。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我科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4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3年护士针刺伤分布情况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3年不同护龄护士针刺伤数据统计针刺伤后感染疾病比例圆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