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背景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传播(1)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从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的科学分析。……的工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转变: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实践精神,关注……。(2)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向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的转变:A、1920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B、同时深入工人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二、传播意义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基本线索开始传入正式传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个主题:三个阶段:①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③学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五组人物:五个阶段:中国向何处去?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林魏;奕曾李左;康梁;孙中山;蔡陈胡李。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专题小结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不断深化循序渐进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民主共和”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阶级”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