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只要带上储氢量为5kg的280kgTiFe合金氢化物就能行驶110km。?1980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辆氢汽车。?1985年10月,苏联也在莫斯科利用钛、铁、矾合金氢化物进行了氢汽油混合燃料汽车的试验。?我国的稀土类资源占世界首位,工业总储量为各国总储量的5倍,为发展稀土储氢金属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我国在储氢金属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一些产品的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Р金属储氢材料应具备的条件Р容易活化(氢由化学吸附到溶解至晶格内部),单位体积质量吸氢量大;?吸收和释放氢速度快,氢扩散速度大,可逆性好;?有平坦和宽的吸放氢平台,平衡分解压适中。用作储氢时,室温分解压为? 0.2-0.3MPa, 做电池时为0.0001-0.1MPa.?吸收和释放过程中的平台压之差小,即吸放氢滞后小。?反复吸放氢后,合金粉碎量小,性能稳定;?有效导热率大;?在空气中稳定,不易受N2, O2,水蒸汽等毒害;?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Р金属储氢原理Р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反应:? ? 条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反应物:金属与气态氢;? 生成物:金属固溶体MHx和氢化物MHy;? 应用基础:可逆反应。Р氢以原子形式储存,固态储氢,安全可靠?较高的储氢体积密度РHydrogen on Tetrahedral SitesРHydrogen on Octahedral SitesРM + x/2H2РMHx + ∆HРAbs.РDes.Р金属储氢原理Р吸放氢反应的详细过程(三步):? 1:先吸收少量氢,形成含氢固溶体—MHx(α相),合金结构保持不变;Р金属储氢原理Р2:固溶体进一步与氢反应,产生相变(结构改变)? 生成氢化物相—MHy(β相);反应式为:? Р 3:继续提高氢压,金属中的氢含量略有增加;Р★: 正向反应:吸氢,放热;? 逆向反应:放氢,吸热;? 实现条件:改变温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