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工程造价起源和发展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pt  |  页数:34 |  大小:345KB

文档介绍
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名著《考工记》中“匠人为沟洫”一节的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规定:“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为参照,再以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数和天数来预算这个工程的劳力,然后方可调配人力进行施工。”? 这是人类最早的工程造价预算与工程施工控制和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之一。Р1.2 我国工程造价的渊源Р古代:? 另据记载,我国唐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夯筑城台的定额——“功”。? 北宋李诫(主管建筑的大臣)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汇集了北宋以前建筑造价管理技术的精华。书中的“料例”和“功限”,就是现在所说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劳动力消耗定额”。这是人类采用定额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最早的文明规定和文字记录之一。Р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基本建设领域也不例外,实行从前苏联引进并消化吸收的工程概预算制度。其特点是:?概预算编制的依据是“量价合一”的概算、预算定额。?工程建设领域是以技术为主导的模式,与国外早期的建筑师主导模式相似。?概预算人员消极、被动地反映设计成果的经济价值。? 所以当时的工程概预算人员专业地位不高,更谈不上实行专业人士制度。Р改革开放后:? 国家日益强调投资效益,尤其是80年代后期,基本建设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重要标志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已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大量乡镇企业和个体承包商队伍迅速崛起,使原来单一全民所有制的国家作为业主,国有施工企业作为承包商这种手心手背全是肉的格局被打破。? 业主和承包商利益对立局面的出现,客观上要求明确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中立、公正地位,以便双方接受。Р8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率先开展工程概预算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而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国务院各工业部委纷纷效仿。Р 90年代初已初步建立了条块分立,有限互认的全国工程概预算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基本上认可了工程概预算人员的专业人士地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