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共21张PPT)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21 |  大小:1265KB

文档介绍
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Р0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Р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Р0Р小组活动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Р本文论点:?全文论题:Р0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Р第1部分Р(1—2段):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Р第2部分Р(3—12段):针对论题进行回答分析。Р第3部分Р(第13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Р认识作者,整体感知Р0Р第2部分Р(3—12段):针对论题进行回答分析。该部分可分为三层。Р1Р3Р2Р(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Р(第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Р(6—11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Р理清思路,解析事例Р1.这篇演讲是如何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述观点的?Р这篇演讲的主体部分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之后从中国的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并与现代学术关联起来。在具体分析中,演讲者先讲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并举了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的例子;再讲现代观念中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内涵和重要性。谈完“格物致知”的精神后,演讲者将目光放到中国学生身上,并以自己在国内和国外的求学经历,特别是受挫的经历,告诫大家要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最后,他又从学术研究话题,扩大到如何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