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阵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Р冉有、季路Р季氏Р孔子Р权臣Р家臣(学生)Р老师Р争权?夺利Р礼治?仁政Р文谋Р武勇Р主Р次Р违礼:治乱之由Р16.1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Р孔子认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要靠修文德,即讲求礼乐的文教和仁义之政的德政,而不能动干戈。孔子曾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提倡广泛学习文化典籍,用礼乐制度来约束自己。孔子又曾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即以德政治民,就像灿烂的北斗被众星拱卫着一样。“修文德”,提倡周礼,施行德政,这是孔子的一贯政治主张。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季氏不修文德而谋动干戈,只能使国家分崩离析,使百姓贫而不均,寡而不安。讨伐颛臾实行武力吞并之举是害国害民之策。Р违礼:治乱之由Р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 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 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 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 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 有道,则庶人不议。”Р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 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Р孔子的观点是,社会政治变革就是“天下无道”,这还是基于他的“礼治”的思想,希望变为“天下有道”的政治局面。Р孔子提倡“克已复礼”。Р克己:平乱之策Р16.4 孔子曰